虽然不了解经济学,不知道作者的理论是否有大的漏洞。但单从文章的结构来说,林毅夫是个严谨的学者,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先是抛出一些关心经济人士都关心的一些问题吸引读者眼球,比如为啥近代中国就开始落后了,之后就开始讲中国辉煌的历史及几千年来对世界的贡献,一只到满清后期中国开始衰落,有识之士30年洋务运动拯救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为青年们的反思、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进入中国、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建立新中国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种种策略的分析,都很实在。对于各种学派对中国经济现象的解释,林教授能敏捷的抓住其自身的逻辑漏洞以及具体实例给予有力回击。同时对于自己的理论,既有图形,又有公式,能通俗易懂的举证说明、维护自己的观点。是一本好书,自己也很有幸看到这本书。
对于李约瑟之谜,作者在反驳几种观点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答案:是中国的科举导致中国的技术变革跟欧洲比慢了下来,被西方超越。科举的制度本身没有错误,而是内容有错。科举制度让社会精英们不需要革命就能成为统治阶级,大大的稳定了社会,对于考生们来说去金榜题名也是收效最高的努力方向。但是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描述的东西多是情感上的模糊表达,无法像数学那样能精准简洁不带歧义的描述出一类问题,所以不能指导技术创新,而可悲的是科举考试时不考数学的。要做技术上的创新,需要不断的试错,从生产过程中试错,找到提高生产力的方法。而在农业社会里,这些试错都是由农民来执行的,士大夫们“君子远庖厨”,所以技术革新的速度很慢,大家技术革新的速度一直没有拉开。而欧洲的贵族是执行世袭制,所以贵族的后代并不需要考试就能拿到爵位,他们有时间去进行后天的学习训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试错的过程就被有思想的人士搬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试错的过程成千上百倍的加快了,技术创新也就加快了。而且数学的发展也为这些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技术。在这之后中国就开始落后了,一只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文明跟中国激烈碰撞了,近一个世纪的动荡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