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论牛人,最佩服邓公了。
2017年国庆我独自驾车从成都出发满怀希望的想去广安参观久仰的邓小平故居,结果在南充附近飞来横祸,遭遇严重追尾,爱车直接毁掉,好在人还活在,到现在我还心有余悸不敢驾车,这个心愿也一直未了。
这次出差就千方百计找时间拜访了邓小平广场。广场坐落在福田区莲花山公园的最高处,从公园入口一路走上去也不大费脚力,很快就可以到。广场中心有邓公的雕像,顺着邓公的目光望去是深圳市的市民中心,中心广场被一大圈气派的高楼大厦围着,广场南缘架起一个巨大的雁翅状建筑,夜色中像是一只自带光芒要展翅飞翔的夜鸟准备飞上来接邓公去巡游深圳,而广场周围的这些高楼大厦仿佛是夜鸟绝地而起带出的砖瓦石砾,看起来甚是惊叹。
凉帽山之行
终于结束在凉帽山的恶战,不用再做恒特美大厦的守夜人。
凉帽山是深圳龙岗区的一个地名,以前应该是个山头,现在山头已经被削平,建了很多大楼,只有少许山的痕迹,这里几乎每个大楼都号称一个科技园。
而这些科技园也都想用一个自以为独特的名字努力宣示自己的存在:恒特美科技园(恒久特别美丽的科技园)、赛兔科技园(为啥要在科技园里赛兔?不知道这次是那种动物又赢过了兔子,兔子输了一次给乌龟,就一直被人类调笑。)……
与O/R公司的合作就不多说了,由于工期短,非常的辛苦,甚至可以说有点极端,还好这些孩子还年轻,都挺能熬,不过这样真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各种压力和艰辛就不多说了。
相对于繁重的工作,每天早上与自己的独处是最放松的时候。这个独处的方式就是在酒店给煮早餐和有空跑跑步。
煮早餐
为了能在酒店煮饭,出行前特意在网上再三挑选,买了旅行用的低功率电煮锅,非常适用,刚好煮一个早餐和一个午餐,再加上各种水果基本解决了饮食上的问题。这个电煮锅有很大个优点是把手硬朗可折叠,锅壁薄加热快,非常适用。
基本上40分钟煮完,炉子有高中低三个档位。把食材洗好后放进锅里,5分钟高火煮开,然后中火慢煮半小时。这半小时刚好可以用来写报告,报告写完后,也就可以开吃了。
味道不算香喷喷,但咱吃的是营养,不是味觉体验。菜根谭有句话“浓肥辛甘非真味,神奇卓异非至人”,正适合这个场景。
- 水果有:蓝莓、苹果、梨、葡萄、耙耙柑、沃柑、香蕉、猕猴桃
- 主食:鹰嘴豆、黄豆、藜麦、花生、燕麦
- 蔬菜:西兰花、菜心、小白菜、蘑菇
跑步一
如果前一天睡的早,那早上就早起一个小时去跑跑步,一是发发汗,二是观察下周边环境也挺有趣。这次住的维也纳酒店在李朗珠宝工业园。李朗这个名字翻译起来应该是李家小伙子的意思,也许是发财了为家乡做了贡献,就有了冠名权?后来我还发现有上李朗和下李朗,还有甘李路,等等都跟李有关系。整个园区大概有20多栋大楼,外围建筑是酒店、各种出售珠宝加工设备的店铺、一个软件园和一个污水处理厂,内部建筑是各个珠宝公司所在的工厂。绕工业园内部一圈儿大概1.5公里的样子。跑到三号门附近的时候,照着大马路往里冲,在8~9点这个时间段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穿着校服风格工作服的厂弟厂妹们,从各个大楼鱼贯而出准备上班去,他们或睡眼惺忪,或神采奕奕、说说笑笑,从头到脚都在诉说不一样的故事,不过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就是都穿拖鞋,吧哒吧哒甚是响亮的敲击着地面往前移步。据一位滴滴司机大哥说,他们工作的地方是无尘车间,穿拖鞋是为了换装方便。
最有趣的一条路是从A2的中庭通过再穿过B4的中庭。
- 入口是这个样子,普普通通。
- 从中庭往上看去是很压抑的一方天空,拍这张照片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
- 楼面有浓浓的工业风格,排列整齐的污水过滤管道沿着墙面直插入地,像是怪兽游墙时不经意露出的触角。
- 污水计量收费设备
是不是看起来普普通通,就是一个看起来整齐有序的现代化厂房外表,但是咱配个海盗岛,想象下你是海盗,是船长,执掌着一艘霸气凌然装备精良的海盗船通过这个危机四伏的狭长海峡,帽衫是旗帜,双腿是船桨,迎面而来的穿堂风是海风,伴随雄赳赳气昂昂的交响乐,向前一直冲。两岸是各种带着长长触角,张牙舞爪,卯足力量随时准备扑面而来的海怪(污水桶和管道),但是你不会退缩,一下一下的划着你的双腿,再抬头望望头顶狭窄的一方蓝天,你告诉自己只要划过这个让你斗志昂扬的海峡,就可以看到更大的蓝天,你继续划,一下两下三四下,五下六下七八下,九下十下十一下……
你终于挺过凶险的A2,刚松一口气,接着又到了B4这栋楼。原来终点也是起点,一样的大楼一样的内墙,一样的管道,但你已经不一样了,村上春树说过,当你独自面对暴风雨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那你独自挺过凶恶海峡的你也是不一样的你。于是你继续鼓起勇气,换一首音乐,这次是Advancing the Troops,踩着扣人心弦的鼓点,向前推进……
跑步二
某个周末早上,我换个花样绕着工业园区外面环跑。跟园区内一样,外面马路上也是匆匆的周末上班族,小年轻居多,一边走一边啃着包子,我这周末再去加班并不孤独。园区1号门口处的几个早餐小摊生意非常火。路过摊贩,我继续跑,跑到这个路口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跑,看到这个路牌“花屏路”,我给了一个理由给自己停下来:不走花瓶路线,哈哈。
跑步三
返程那天的早上有好几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琢磨再去跑个步,匆匆打车去”大运公园“体验一番。公园外面是规模很大的龙岗区体育中心,公园入口却很是简朴,我走的不是正门?进来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工湖、一个大坝以及一圈环湖跑道,树木修剪的很精致,但长的都不高,看起来是个年轻的公园。这里已经有三五成群的人在这里跑步了,或说说笑笑,或大口喘气。
简单拉伸之后就开始慢跑,跑到湖的西北角时,发现除了环湖跑道,有一条往北的岔路通向后面的小树林,这条小路有一种“林深不知处”的不确定性,让我很是兴奋,就信步一直往里跑,一边听着鸟叫,一边呼呼喘气,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比起在工业园内外嘈杂的环境,在这个安静的跑道能更专心的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这条路跑到最后又转回到了环湖跑道,慢慢刷完十公里,再打车回酒店,吃早餐,赶飞机。
如何正确面对压力
压力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压力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不是在工作上,就是在生活上。逃避是没有用的,逃避只是将压力往后推,到最后越积越多自己撑不住了,就会崩溃。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抵抗压力的阈值,那么如何做到?其中最关键的地方是要在心理上能正面接受压力。
《自控力》的作者Kelly Mcgonigal,是个健康心里学家,一直致力于如何让人健康快乐,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
- 压力只对那些认为压力有害的人才有害。
她在TED有一个15分钟左右的关于如何面对压力的演讲,非常非常有启发,有20M的点击量。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有一项研究跟踪了3万名美国人,历史8年,对于这些被试,先问他们下面两个问题,然后跟踪这些人的生存状况。
- 去年你承受了多大的压力?(How much stress do you experience in the last year?)
- 你相信压力对健康有害吗?(Do you beleive that stress is harmfully to your health?)
研究发现前一年承受压力较大的人的死亡风险增加了43%,但这只适用于那些相信压力对他们有害的人。对于承受极大压力的人,如果不这么看,死亡率会比承受较小压力的人还低。
压力会使我们的心跳加速,那些心理上不接受压力的人,心血管会变窄,反而容易死亡;能正面迎接压力的人心血管会非常放松,整个人处于迎接挑战的模式,血液加速循环,甚至是大汗淋漓,反而有好处。
增加自己与他人的社会链接,关爱他人,也会加强自己的韧性
- 那些让人承受巨大压力的生活经验,比如财务困境和家庭危机,会增加30%的死亡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那些花时间去关爱他人的人完全不受这个影响。
相对于逃避不安,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对健康更有好处。选择那些你认为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同时相信自己能应对随之而来的压力。
- Chasing meaning is better to your health than trying to avoid discomfort
- Go after what is creating meaning in your life and trust yourslef to handle the stress it follows.
关于换工作的思考
一个同行写的一篇关于一次换了工作后又离职的思考,值得借鉴。
Quit a new job
作者原来一家从事企业计算机业务的公司(Stripe),离职的理由也很类似:
- 对自己当前的状况不满意
- 工作上无法平衡过度压力和成就感
- 工作前景受限,上层职位要投太多的时间在跨team协作上,自己不喜欢。
于是决定换一家公司,找到一家无人驾驶的创业(Startup)公司(Nuro),但没几天就又决定离职,理由如下:
- 通勤时间增加,生活水平下降(lifestyle downgrade)
- 办公室不够明亮(A dark office)
- 这也算理由?
- 产品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量产,看不到希望。
后来很快又找了一家公司,作者总结了下换工作的时候要考虑的几个地方:
- 在没有压力,非面试的情况,与你将来要一起的团队开个会。
- 参观下办公室,了解工作的地方。
- 尝试几天通勤。
- 试下你这份工作要用到的语言及技术。
- 了解公司产品的demo。
- 了解公司的收入和支出。
蓝牙墓碑
看到这个新闻,想到公司居然无意中有了进入殡葬行业的潜力,纯属意外。只是同事们去客户支持的时候估计会非常的为难。
“X 工,明天你去哪儿出差?”
“呜呜,Y墓地”“
“哈哈,是啥bug呀?”
“客户的客户拜错了先人!客户被打的很惨!令人惊悚的是,据说这个issue是seldom的,我得要去debug了,你说我难不难呀!求你跟我一起去,好不?壮个胆儿?”
“别呀!我可不想去挨打!”
这个极其富有新意的产品,共享墓地,是由日本千叶县的八千代墓园推出的。一块墓地可以放35个骨灰盒,这在地少人多的日本来说,是个很可贵的创意。共享墓地通过一块带有显示屏以及蓝牙模块的墓碑来达到共享的目的,目前相对便宜的价格应该是最大的卖点。一块普通墓地的价格是700万日元,而共享之后是每位29万日元,略大于700万/35=20万。那些担不起昂贵墓地的家庭,就可以考虑选择这样的共享墓地作为家人的长眠之地。具体如何共享的呢?
重点在这块屏幕上,屏幕可以根据来访人的身份识别信息变换显示内容。当家属或亲友来致意时,需要带上一个事先在墓园注册过的特殊的护身符(“蓝牙御守”)。当这个护身符靠近墓碑时,墓碑上的蓝牙模块捕获到这个身份识别信息就提前将相对应的作古之人的相关信息显示出来,信息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不拘泥于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这块屏幕上的信息是可定制的,墓园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满足客户需求,增加营收,而跳出目前仅仅拘泥于收取管理费这一种形式。
想象下使用到的蓝牙技术也应该比较简单。蓝牙御守做BLE广播,广播自己的ID号,保险起见,ID号千万要加密。蓝牙墓碑做搜索,搜索到ID后,就去匹配保存在数据库里的相关信息,再刷到屏幕上。
- 蓝牙御守可以做到非常便宜。
里面放一颗只支持BLE的蓝牙芯片,配一颗纽扣电池,用个3到5年绝对不成问题,广播的频率可以做到非常低,毕竟一年也做不了几次扫墓。想更进一步省电的话,也可以放一颗重力感应传感器,只在感知到移动的时候开蓝牙广播。 - 共享墓碑的成本可能就要高些了。
一块很大的屏幕是刚需,如果要普通墓碑那么大,那就更贵了。一定得配一个MCU来驱动屏幕,如果要更具有扩展行性的话,可以配个好点的带图形加速器的MCU以显示更炫一点的画面。这个应用场景上蓝牙的功能就比较单一了,能稳定的扫描广播数据就行,一般的蓝牙模组就够用。当然也可以配个蓝牙和wifi共存的模块,将来可以从远端支持客户对屏幕显示信息的定制,不用经常跑到墓碑这里来更新数据库。墓碑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在不同时间显示不同的内容。这样想起来,如果人们的接受度能慢慢起来的话,各种需求就会慢慢的进来,还是可以做不少事情。
同样地,独立墓地的墓碑也可以做到定制。假如作古之人在世的时候是个CS高手,那可以把背景定制成他生前喜欢玩的任何一个区的场景;假如他喜欢爬山,那可以把背景定义成攀登者的圣地珠穆朗玛峰;如果喜欢《三体》,可以定制个半人马星座放在背景,等等。
这个市场总的容量目前应该非常非常的小,毕竟一般家庭也不愿意家人在去世后还要跟别人挤在一块墓地,如果你去过墓园的话,你会看到即使是独立墓地也是很拥挤的。而且一般墓园也不愿意劳这个神去为这么少的客户去做这个事。不过也许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墓地的价格最后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高,大家对这个也许慢慢能接受了。
男人,女人的起源
《海边的卡夫卡》有一段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来源的描述,挺新颖有趣,也许可以让某些人对某些无法理解的现象有个释怀的理由。
按柏拉图《盛宴》中阿里斯托芬的说法,远古神话世界里有三种人。“古时候,世界不是由男和女,而是由男男、男女和女女构成。就是说,一个人用了今天两个人的材料。大家对此心满意足,相安无事的生活。岂料,神用利刀将所有人一劈两半,劈的利利索索。结果,世上只有男和女,为了寻找本应有的另一半,人们开始左顾右盼,慌慌不可终日。”
“神为什么做那样的事情呢?”
“把人一劈两半?这—,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神干的事情基本上都让人琢磨不透。动不动就发脾气,又有时过于—怎么说呢—理想主义的倾向。若容我想象,大概类似某种惩罚吧,就像《圣经》上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
“原罪”我问问.
出于好奇,想了解下神为什么这么做,我在wikipidea上找到了这篇《盛宴》,Symposium(Plato),Aristophanes有讲到是因为当时这三种人太强大了,威胁到了上帝,所以神(宙斯)就把他们一劈两半,这样他们就整日忙着寻找另外一半,没空想其它的。
《德米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好的世界和坏的世界
好的世界里有父母兄弟姐妹,有爱,有温馨的家;
坏的世界里有坏蛋,有打架,有凶杀;
我们从儿时(childhood)到成人(adulthood),需要不断游走于这两个世界,学会接受他们的存在,人格才不至于分裂。
单纯的好孩子辛克莱小时候为了合群,在大坏蛋克罗默前面装成熟,撒了个谎,结果被克罗默抓了把柄,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受克罗默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向父母求助,而是自己一直在默默忍受,而他的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越来越难走,他性情大变,暴躁易怒,家人都只能小心翼翼的跟他相处,直到他的引路人德米安的出现。 德米安不知道怎么帮他搞定了克罗默,而且德米安向他传输了要接受这两个世界的观念,从此以后他不一样了,踏上了寻找自我的道路。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和他无关,毫不重要。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在童年的枯萎和死亡中,我们爱恋的一切都将离去,身边只剩下世道的孤独和淡漠。很多人在这一关口便举足不前,终其一生痛苦地缅怀无可挽回的往日,缅怀遗失的天堂梦—这正是所有梦幻中最可怕最重要的幻想。
所有人都在寻找共同点,所有人都在拉帮结社,推卸命运的责任,躲进温暖的人群。
《故事》
麦基的《故事》很多地方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人写故事,写剧本的书,完全是一部关于人生哲理的书,值得常常翻翻。哪些电影里传递的感知,原来我都没接收到过。
- 两种著名的苦难渊源:事业和爱情。
- 一个人所能享受的欢乐和他愿意承受的痛苦,是成正比的。
- 人物的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以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
- 天才就像肌肉一样:如果没有阻力,它就会萎缩。
- 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所有的故事,无论真诚还是虚假,明智还是愚蠢,都会忠实地映现出作者本人,暴露出其人性———或是人性的缺失。
- 芸芸纵生都过着一种默默绝望的生活。
- 人物欲望的价值尺度与他为达成欲望而愿意承担的风险成正比;价值越大,风险越大。
- 就像一个电荷从磁铁的一极跳向另一极,生活的火花也是在自我和现实之间这道鸿沟的两岸来回跳跃。
- 谁现表白,谁先吃亏。
如何增加蓝牙传输距离
蓝牙一直以来的卖点都是低功耗,不过低功耗的代价是传输距离短,大概也就是30米的样子。为了增加蓝牙通信距离,SIG一直在努力:
- 推出 Coded PHY,在编码中加入更多的冗余数据,接收方可以尽可能的恢复数据,TI测试出来的距离有大概1.5KM。
- 推出BLE Mesh,原理是让各个蓝牙节点可以通过广播来接力传输数据,达到长距离传输的目的。而要想接力传输,各个节点就不得不既要扫描又要发送数据包,这又丧失了BLE的立身之本,所以在Mesh的规范里又对mesh网络的拓扑结构做了很多规定以节约功耗,如下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翻Spec。
- 还有6LOWPAN,让蓝牙数据从L2CAP层接到IP,借助以太网或是wifi来增加传输距离。
厂家的思路就有点开阔了:
Tile这个公司是做防丢追踪器的。比如买个防丢设备挂到钥匙圈上,你就可以通过手机app去找倒钥匙圈。还有一家智能耳机厂商Skullcandy原生就支持这个app,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找耳机,不需要再在耳机上挂个防丢器。不过Tile做的比较有创意的地方是该公司运营了一个社区。假如你的设备丢了,你可以在手机app上启动“社区寻找”的功能,让所有支持社区搜寻的手机帮你找设备,借助社区的力量结局了距离的问题。比如你出差的时候,耳机丢在了美国的酒店,你回国后在家里触发这个社区搜寻的功能,而酒店有服务员的手机支持社区搜寻的功能而且搜到了你的耳机,那你就能看到自己的耳机在这家酒店,就可以通知酒店帮你找找看。
Apptricity这家公司则号称可以让蓝牙传输距离增加到20迈(36公里),可是实在查不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在IEEE的一篇文章Apptricity Beams Bluetooth Signals Over 30 Kilometers很吝啬的提了一句说它们借助了激光的思想,怎么个借助法就再没提提了,最牛的是说他们在与军方的合作的非商业版里已经做到了80~120公里,天啊,这还是蓝牙吗,还有必要用蓝牙吗。
The key new wrinkle, according to Apptricity’s CEO Tim Garcia, is precise tuning within the Bluetooth spectrum. Garcia says it’s the same principle as a tightly-focused laser beam. A laser beam will travel farther without its signal weakening beyond recovery if the photons making up the beam are all as close to a specific frequency as possible. Apptricity’s Bluetooth beacons use firmware developed by the company to achieve such precise tuning, but with Bluetooth signals instead of photons. Thus, data can be sent and received by the beacons without interfering and without requiring unwieldy amounts of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