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了解经济学,不知道作者的理论是否有大的漏洞。但单从文章的结构来说,林毅夫是个严谨的学者,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先是抛出一些关心经济人士都关心的一些问题吸引读者眼球,比如为啥近代中国就开始落后了,之后就开始讲中国辉煌的历史及几千年来对世界的贡献,一只到满清后期中国开始衰落,有识之士30年洋务运动拯救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为青年们的反思、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进入中国、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建立新中国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种种策略的分析,都很实在。对于各种学派对中国经济现象的解释,林教授能敏捷的抓住其自身的逻辑漏洞以及具体实例给予有力回击。同时对于自己的理论,既有图形,又有公式,能通俗易懂的举证说明、维护自己的观点。是一本好书,自己也很有幸看到这本书。
对于李约瑟之谜,作者在反驳几种观点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答案:是中国的科举导致中国的技术变革跟欧洲比慢了下来,被西方超越。科举的制度本身没有错误,而是内容有错。科举制度让社会精英们不需要革命就能成为统治阶级,大大的稳定了社会,对于考生们来说去金榜题名也是收效最高的努力方向。但是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描述的东西多是情感上的模糊表达,无法像数学那样能精准简洁不带歧义的描述出一类问题,所以不能指导技术创新,而可悲的是科举考试时不考数学的。要做技术上的创新,需要不断的试错,从生产过程中试错,找到提高生产力的方法。而在农业社会里,这些试错都是由农民来执行的,士大夫们“君子远庖厨”,所以技术革新的速度很慢,大家技术革新的速度一直没有拉开。而欧洲的贵族是执行世袭制,所以贵族的后代并不需要考试就能拿到爵位,他们有时间去进行后天的学习训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试错的过程就被有思想的人士搬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试错的过程成千上百倍的加快了,技术创新也就加快了。而且数学的发展也为这些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技术。在这之后中国就开始落后了,一只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文明跟中国激烈碰撞了,近一个世纪的动荡开始了。
《解读中国经济》-重工业优先战略
解放后,为了在高精尖技术上超英赶美,中国执行了像苏联那样的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实际上并不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在劳动力便宜,所以在重工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中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总的来说,作者认为这样做是失败的,50年代刚刚解放初期,日本韩国等等跟中国的GDP是差不多的,但是几十年后经济发展差距就拉开了。由于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本,而在中国当时资本积累是非常少的,所以政府动用了行政资源来转移农村的闲散的资本到城市,到国家财政。而要转移资本到国家手中,就需要扭曲价格,让农民低价卖产品给国家,把市场让给垄断企业,让企业有高利润可以赚,这样才可以发展下去,才可以让国企发展下去。而这种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少很少,所以就有了城市的知识青年下乡学习参与农村的生产劳作。要让农村既要产量高,又要农村投入少,政府想到了规模经营,农民组成互助组,共享牲畜、锄头等等生产资料的方式,后来组成生产大队,最后又有了农民公社,人民公社有10000户人,约6到7万人,真是庞大。人民公社的人民吃大锅饭,让农民省去做饭的时间,提高产量,但是农民的劳作实际上很难监督,全凭个人经验,所以这种模范发展到后来基本上偷懒的人很多,效率及其低下。最后就不得不又回到了之前的模式,一只到后来改革开放发展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才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重工业发展战略扶持起来的国企,大部分都没有自生能力,所谓自生能力是指在开放的市场上,企业自己组织生产,能够积极参与竞争,能够盈利并生存下去。而国家为了发展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需要给这些企业以政策性的扶持,所以银行的钱70%都去扶持国企了,国企要发展,要么辛辛苦苦做生产提高自生能力,要么就是找国家要钱,要政策行的扶持。而政策性的扶持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并没有创造产值,只是把其他行业的产值挪过来而已。所以中国的国企的改革很关键,这个作者也给出很多的建议,就不介绍来,让老板们去思考吧。
实际上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的发展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国外的公司资本雄厚,所以他们的资本便宜,但是国外的劳动力比较贵,他们看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来投资发展,寻求利益最佳化。而职场中,如果能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明白自己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就能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发展计划,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工作与鞋子
从三月开始陆陆续续有好友离开了公司,寻求新的发展。“大家总是要走的”,这是一个好友临别给我的留言,对于辞掉工作就好像是丢掉一块旧抹布,没有丝毫留恋。在这里所有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元件,只要按照既定的rule,转下去就行了,No brain, no think。这个小元件终还是要走的,去寻找可以让它万丈光芒的红地毯。
五月也是个伤心之月,我们的团队基本人走光了。过去几个月的项目太累了,以至于大家的辞职理由很简单:就是想休息一下。从时间上来看大约是三年左右离职的最多,这部分人已经在技术上轻车熟路,一切的难题都是时间问题,往往觉得干啥都没鸟意思,如果公司不能多给点金钱、股权或是新技术的刺激,很快就离职了。呆再久的一般是在还房贷,忍一忍还清了也就离职了。
总之,工作就像是穿鞋,有的人觉得鞋子不合适就换鞋;有的喜欢忍,忍到脚磨起了茧,也就适合了,当然把鞋子磨破了也是有可能的。适应新鞋子也是需要个过程的,如果在适应期就决定换鞋子,那可能老是在换鞋子,总也找不到合适的鞋子,干脆自己做鞋子也是有的(比如好友L,不做coding,卖烤串)。祝福我的好友们弄到合适的鞋子!
玉泉观舞
好久没有这么爽过了!
看到北舞要组织的民舞演出活动后,上周在版上跟熊熊订了两张票,GY出差在外,俺只能自己去了。下班那会儿程序也出了点问题,不管了,关机走人,直冲公交站。一路上的艰辛就不说了,熊熊已经托人给占好了座儿,心里暖暖的。节目单也没有,不过几个节目还真是记得深刻:
小伙-四铉-马樱花:彝族舞蹈, 原来在清华看过一次,没太明白,今天明白了。三个小伙,抱着四铉(就是摆个手势)弹,快乐的奔跑玩闹,神往着自己的爱情,这时的音乐特别的欢闹。其中一个突然有了爱情(从兜里掏出一朵红色的马樱花,象征爱情),陶醉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其实就是三个人盯着那朵花儿忘情的看,欣赏,然后美滋滋。其它两个当然就想跟他抢花咯,于是又热闹起来了。一会儿另一个小伙也有了自己的花,自己的爱,这时两个有花的就朝那个没花的炫耀啊炫耀,一直到最后这个小伙也有了自己的花儿,于是三个人乐颠颠的跑下来台。剧情挺完美,也挺幽默。给旁边冯同学说了下,不知他看懂没有。
藏族男子群舞,没记得名字。描述这群离太阳最近的藏族人民的欢乐生活。每人都背个大鼓,很彪悍大气,动作也很激烈,好久没有见过这样的烈舞了,原来在民族大学看过一次《雪域高原》,有过这样的感觉。反正是我自己看得时候感到自己满腔的感情要发泄,毛孔舒畅。
狼图腾。蒙族舞蹈,也不知道跟那本书《狼图腾》有没有关系。一群冷酷,坦胸露肌的狼,个个刚强有力,凶猛无比。他们集体冲锋,力挫敌人,在一次战斗中,一头小狼受伤倒地了,其它狼只都显出了自己的悲痛,时不时过来嗅嗅它,抱抱它,安慰它;我觉得有一个动作特别感人,就是小狼仰着用自己的头靠在头狼的胸膛上,接着所有狼都这样一个靠一个,形成以头狼为中心的一堵墙,这既是爱的墙,也是战胜一切敌人的铜墙铁壁。
书痴,独舞,河北秧歌儿。一个书法家用一杆毛笔,书写自己的人生。他狂,他痴,他傻,他写啊写,在人生的坎坎坷坷中,酸甜苦辣中,总能在自己的挥舞中找到欢乐;他喊,他哭,他泣,总是能在绝望之中发掘自己的天地。最后他老了,腿脚不灵了,他还是写啊写,眼睛也不灵了,他还在写啊写。。。
一个维族的舞蹈,一堆姑娘小伙子们大胆追逐自己的爱情,很容易看懂。当然人家是中国舞蹈的最高学府,演员们的技巧那就没得说了,尤其是几个独舞,不过大部分看不明白。那种舞者们表达出的发自内心的感情,看起来特别感人。他们是04级民族舞教学与表演系的,应该是他们的毕业作品,也是他们最后的合作演出,可以看得出在最后谢幕的时候,能看到一些人的伤感。
套用韦小宝一句话吧:“今天真是啊,我喜欢今天!”
形式主义
公司也搞形式主义,贴个我的转正申请,感觉像入党申请书。
我于X正式入职,至今为止快X个月,接近试用期尾声。在此期间我系统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所有培训,初步掌握了XXX平台开发技术和开发流程,并自行设计两个练习程序,已经能熟练应用该平台大部分组件来开发应用程序,在导师XXX和直接主管XXX的指导下,感觉自我提升很快,已具备一定内功,当然要熟练驾奴XXX平台还需要在真枪实战中演练。我与其它新员工一样,渴望学习真本领,渴望融入公司大集体,渴望尽快成为XXX正式一员。在这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深切。
我将从技术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谈谈我发自内心的感想和建议:
- 技术方面
— 从零做起,稳扎稳打。
XXX平台对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以前从未接触过,所以兴趣颇浓,根据培训日程表,我就开始按部就班的学习了。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看视频教学是单向学习,没有交互,很容易疲劳,甚至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这时我的导师给了我一份XXX,很快我就着手写“XXX”,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XXX”,着实高兴了一番。之后我就在该程序里实践所有的应用组件,如XXX等,这时我以前的一些编程经验也用上了,感觉那几天进步很快。所以我认为应该尽快动手,而不是在最后都学完了才开始写应用程序。实际上可以将平台上的内容分为几个主要的专题,每个专题挑一些函数做练习,可以请导师帮忙设计练习题目。
— 尽早解决疑问
在碰到疑问时,尽快查找相关文档,原理性的东西在文档中一般都有描述。疑问最多的就是在XXX的使用这一部分了。XXX巨多无比,大部分居然用法还不一样,有很多难以捉摸的现象会出现。这时不禁想起在MFC上做界面时的那份自由,好在这些XXX在我们的Load里都出现过,用到时先在代码里搜索一下,看看已有的用法,在实际编程中以代码为主,而不是文档。
当然最好的一招就是问导师,问同事,但是最好能自己解决。跟新同事讨论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一个东西时,一块探索、一块猜想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 重视Presentation
尽管某个专题的一些函数看了多次,也变着法子使用了无数遍,但是到讨论会上大家一提问,一讨论,发现自己还是不理解,比如XXX的XXX,我自己用了好多次,到最后大家一块讨论时发现几个参数还是不明白。
- 文化认同
公司能将这么多人才聚集在一起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值观和文化的认同。就像超级大国-美国,短短的220多年就成为那么多人梦寐以求的热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价值观:自由和平等。我喜欢XXX的工程师文化和踏实的作风。
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我最难接受的就是时间上的不自由和没完没了的开会。因为在学校时做项目就是我一人一组,做所有的工作,最后导师拍板,然后去汇报一下就Bingle,cowork的工作基本没有。而在公司就不同了,一个合格产品需要无数个人紧密合作,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别人。于是就有了XXX,有了XXX,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
在时间上,因为我原来也是个Coder,所以不怕座椅子,关键是在时间上的错位,我原来喜欢晚上编程,白天看书睡觉活动,所以费了好大的力气在咖啡的帮助下才将生物钟调过来。
对于开会,我也渐渐适应了这样形式的交流,大家都把自己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来讲讲,互相学习,受益匪浅。还有每周的技术讲座,也是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试用期期间,有太多太多我需要感谢的。
感谢导师XXX和直接主管XXX及其他同事对我技术上无私的帮助;感谢XXX主管在我遇到一些个人问题时对我的热情的帮助;特别感谢HR部XXX和XXX对我诸多烦心事的包容。
我渴望尽快成为公司的正式一员,请公司考察我,接纳我。
签名: XXX
日期: X年Y月Z日
我的朝路
听了韩红的天籁之音《天路》,我就写写我的“朝路”吧。
闹钟响后,每天早上俺用10分钟洗涮,5分钟穿过展春园,再用5分钟绕过四环,再用10分钟竖跨北航,在北航用5分种时间排队买烧饼。然后斜穿知春路到达公司大楼,再加上不可预知时间5分钟,全程大约40分种,里程不详。
先看展春园吧:生活气息浓,此时老人居多,摇着扇子骑个三轮,不紧不慢,咱走起路来十分不便,只能跟着在后面磨蹭磨蹭,看看菜民,瞅瞅烧饼,慢慢晃荡到小区门口;这一到门口就不同了,因为旁边有新东方第二教学区的缘故,学生就多了好多,而且不凡开车来充电的成功人士,都行色匆匆,背或大或小的书包,戴个耳机,有苦相也有酷相,以女孩居多,大多看起来干净利索,素面朝天又不凡高贵。快到北航北门时,迎面过来的就都是学生了,估计也是去给新东方送钱的,这时由于时间紧,而且几乎没几个像我这样逆行的,所以我也不好意思盯着迎面来的人仔细观察,俺就也装一下酷,戴一个耳机,一路向前;到了操场北路时,能看到有一队人马在跳舞,风雨无阻,从没间断过。以一个短发妇女为主跳,大家都跟着她,我看她的体形应该是搞体育的-黑而壮实,有肌肉。舞种多以tango和北京平四为主,配的乐是《从头再来》,还见过一次跳36步。不过她们纯粹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而跳舞,不是用心在跳舞,我以一个舞者的角度来评论一下:真是不咋地。但是也许这就是舞蹈的真谛:快乐就好。郭德纲不就是将相声搬下高雅舞台,说成说唱,这样反而将相声返仆归真,又回到了民间,得到大家得认同,所以他就红了;再往前就到了操场东路,这时迎面来得是三五结队的老外,戴胸卡,背个很大得单肩包,迈着绅士步子,我第一次看到这队人马时想到了新概念4上得一句话:A gentle man is rather than does。又记得我原来一个老美同事Harword,喜欢背个大包,估计袜子耳机之类得都在包里,每天背来背去不亦乐乎。再往前快到南门得地方就是卖烧饼得地方了,成都小吃的一个窗口,卖鸡蛋灌饼和春卷:新鲜油炸的面饼,裹一叶白菜就是一块钱,不过味道确实很香,不过吃多了对胃不好啊,我一般是一个灌饼外加一杯豆浆,边走边吃就到了公司大楼下,吃饱喝足了这时偶已经出汗了,等等电梯到了公司找个地方吹吹空调,准备接受新的一天:开会、培训、吃。。。。。
博回蓝天
看了万玛的《博回蓝天》,感触颇深,其实一看题目就知道他的意思。
万玛眉头画了几条白线,绑了个高高翘起的辫子,胳膊上绑了两个白条,极像我老家的一种灰色小鸟—“牛叫官儿”,因为头顶有一小撮毛高高翘起,像个官帽,因此得名。她的叫声也不好听,绝对没有牛的嗓子好。此官最能在春耕和秋耕的时候出现,跟在犁牛的后面,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很少飞,专捡刚从地下翻出来的新鲜虫子吃。她们不会搭窝,随便刨个坑儿就睡,生了蛋就埋在地下,过段时间小仔就会在大地的温暖下爬出来,生活及其的简单,不过官本飞禽却占了走兽的地盘,这也注定她们的生活有些坎坷,她们的蛋大部分都被松鼠抱了去.
就当万玛是为她而跳吧!
一阵惊雷,她的右翅膀受伤了,极力使劲儿想保持身体的平衡,但由于是刚刚受伤还不习惯独臂生活,所以就在地上翻滚啊翻滚,不得不说得是万玛干脆的动作,使得他在地上翻滚得动作看起来其实是在空中翻滚与蓝天搏击(切题的很),此时音乐很简单也很沉重。最后她慢慢适应了这样的生活,音乐渐渐缓和,突然的一下子她发现自己的右臂可以动了,好了,于是得意的,欣喜的跳啊,扭啊,飞啊,随着音乐的欢快,她最后又跳到了刚才从那里跳下来的那个台子,象征一下回到蓝天,继续追击长空了。
动作跟《出走》是一个风格,不过更大气。
下面是土豆上的视频
八荣八耻
csdn上一位仁兄的八荣八耻,copy过来一份
编程8荣8耻
以动手实践为荣,以只看不练为耻。
以打印日志为荣,以出错不报为耻。
以局部变量为荣,以全局变量为耻。
以单元测试为荣,以手工测试为耻。
以代码重用为荣,以复制粘贴为耻。
以多态应用为荣,以分支判断为耻。
以定义常量为荣,以魔法数字为耻。
以总结思考为荣,以不求甚解为耻。
俞敏洪的捡砖头思维
新东方学校被人们称为“出国梦的制造者”,其创办者俞敏洪也将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而俞敏洪成功与其小时候他父亲做的一件事不无关系。
俞敏洪在博客中说,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父亲向俞敏洪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奥秘。此后做事时,俞敏洪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俞敏洪说,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年第二年我都没考上,第三年我继续拼命“捡砖头”,终于进了北大;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单词背,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